(来源:能源知库)
近日,内蒙古阿拉善盟能源局发布一则通知,正式宣告“国能阿拉善高新区百万千瓦风光氢氨+基础设施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 终止。这一曾备受瞩目的综合性绿色能源项目,因绿氨市场价格下行导致经济性不及预期,最终由开发企业主动放弃建设指标。
根据阿拉善盟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国能阿拉善高新区百万千瓦风光氢氨+基础设施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有关事宜的通知》,该项目已于2023年获得全部前期核准与备案手续。然而,项目投资方国能源创阿拉善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向主管部门的请示中明确表示,由于当前绿氨市场价格下降,项目经济性已无法达到预期,未能满足其集团公司的投资决策要求,因此无法按原计划全容量建成并网,故主动申请放弃建设指标。
经阿拉善盟能源局研究,决定同意终止该项目的建设规模,并撤销其相关核准(备案)手续,取消其示范项目资格。这意味着这个规划中的“风光氢氨”一体化标杆项目正式搁浅。
国能阿拉善高新区百万千瓦风光氢氨+基础设施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2023年1月3日获得自治区能源局批复,光伏部分于 2023 年8 月 11 日取得备案文件,已于 2026 年 8 月 11 日到期;风电部分于 2023 年 12 月 29 日取得核准文件,将于 2026 年 12 月 29 日到期;制氢部分于 2023 年 6 月 16 日取得备案,已于 2026 年 6 月16 日到期。
国能阿拉善高新区百万千瓦风光氢氨+基础设施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投资建设集中式风电400MW、光伏200MW,配建电化学储能60MW/120MWh,总投资50.8225亿元,项目落地可年产2.5亿Nm3 氯氢。
据悉,技术与系统集成问题加剧成本压力,当前风光氢氨产业的技术瓶颈进一步放大了项目的成本风险。比如制氢装备难适配风光能源的波动特性,新能源电力与化工工艺的匹配度差,且绿氢、绿氨的低成本储运技术尚未成熟。这些问题导致项目不仅前期建设投入高,后续运营中的能耗和维护成本也难以降低,原本就因价格下跌受损的收益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另外,上述项目的下游市场政策不明朗抑制产业预期。绿氨的重要下游应用场景之一是船用绿色燃料,而2025年10月国际海事组织推迟了“净零排放框架”的表决。这一政策变动让船用绿氨的需求节奏放缓,整个绿氨上游供给端的市场预期受到冲击。项目未来产出的绿氨可能面临消纳难题,进一步让企业对项目前景失去信心,也成为推动国家能源集团放弃内蒙古这一项目的重要外部因素。
国能阿拉善项目的终止,如同一盆冷水,让行业不得不冷静审视“风光氢氨”一体化项目的现实挑战。它清晰地揭示出,此类项目的成功并非仅取决于获取路条和政府支持,更核心的在于其最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模型。当绿氨等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项目投资的盈亏平衡点时,即便所有前期手续齐全,项目也难以逃脱被搁置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