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组织召开的《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研讨会,已基本完成标准定稿工作。
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国标,预计将在2025年12月公示,2026年2月正式发布,并于同年6月起强制实施。
新规在整机标识、线路板智能化、电芯安全测试等方面提出了数十项严苛要求。其中,强制标注代工厂与建议使用寿命、实时显示电池健康度、升级针刺及热滥用测试标准等规定,将大幅提高行业技术门槛。
据参会企业透露,新规实施后,近七成现有产能因无法达标将被迫退出市场,整体制造成本预计上涨约20%-30%。
这一严苛标准的出台源于近年来充电宝安全事故频发的现实需求。2025年上半年,中国民航已发生15起旅客携带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同比激增约一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抽查结果显示,近期抽查的149批次移动电源中,有65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43.6%。
面对行业变局,头部企业已积极布局。
安克创新(300866.SZ)、宁德时代(300750.SZ)等企业已联合研发新标电芯,绿联科技(301606.SZ)等企业推出“充电宝以旧换新计划”,可用无3C标识的充电宝五折更换合规产品。
而部分中小企业在新标准下,因资金有限,面临3C认证及相关合规成本压力,研发和品控能力不足,或难以满足要求。
随着新规实施,充电宝市场将迎来产品迭代,消费者将获得更高安全保障的产品体验,而行业也有望走出“低价内卷”的恶性循环,迎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业内专家指出,新规不仅提升了安全门槛,更将推动行业从“低价混战”迈向“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龙源电力副总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