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必须重申它最古老的功能,人们可以在这里面对面地聚在一起。”——威廉•怀特
大规模建设书写城市奇迹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问题:功能分区扼杀了混杂交融、尺度失衡消解了街头活力、空间同质化磨灭了归属感……这些正是“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城市更新行动的背景。
2025年,“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澎湃城市更新IP创立的第五年,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拟于11月27日举办第五届城市更新大会。五年更新,万千消极空间破茧重生,本次大会在“重生”之上更进一步,以“甦生·重聚”为主题,旨在强调城市更新不止要缝合撕裂的空间肌理,更应修复社会结构,实现人与人、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重聚。
风起云涌的街区,是这场重聚的落点。在里坊制度的活化石间,在“欧洲之星”停靠的交通枢纽之上,一个个饱含故事的街区由“旧容器”转变为“新磁极”,勒出城市更新从“保护”到“赋能”、从“重生”到“重聚”的演进图谱。
基于此,2025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在既有框架下推出“澎湃国际街区日”及“澎湃国际街区之夜”,旨在打造全球街区的展示窗口及对话平台,呈现24小时不间断的街区活力。本次活动举办地为有“全球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历史街区”之称的上海张园,届时,澎湃新闻将通过“全球街区云游”“全球街区报告”等内容形式梳理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街区,并于“2025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设置年度特别案例“城市更新街区贡献榜样”“城市更新美好街区榜样”以及年度主题案例“街区营造样本”分享街区更新的可复制做法及经验。
2025澎湃城市更新大会·院士讲坛
当我们谈论街区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街区,是物质空间单元(block),还是简雅各布斯书中的社会生活共同体(neighborhood)?院士讲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就城市空间的适应性再生发表深刻见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常青,是上海市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Hon . FAIA)。现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再生方面拥有丰富理论及实践,曾主持“外滩源立项规划与概念设计”、“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复兴计划”其中,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二批)》。常青院士的演讲题目为《从现代建筑的祛魅到当代建筑的返魅》,以“魅”这一核心概念为线索,阐释建筑“现代性”的由来与内涵变化。他将建筑“表意的形式”,解读为人类精神依托在审美层面上的意象,其中就有集体记忆中摄人心魄、历久弥新的“魅”(enchantment),及其在传统观和现代性的博弈中所呈现的显魅、留魅、祛魅和返魅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常青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崔愷,是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现任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注册建筑师管委会主任、北京建筑师学会理事长、《建筑学报》主编。四十余年来长期致力于建筑创作以及建筑学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设计了国家级和地方重要建筑达200余项。崔愷院士的演讲题目为《街·观念更新》,结合近年完成的城市更新实践,指出:街——既是历史的文脉所在,也是城市当下公共生活的载体;既是城市规划形成的功能空间,也是建筑创作中营造的开放空间。街要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尺度、不同的特色,更新中不应模式化,营造中要因地制宜,让人们在街道上愉快相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崔愷2025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大师讲坛
如何将街区从狭义的“历史文化街区”中解放出来,使其不仅仅是旅游攻略里的热门打卡点,还是“重建附近”的战场?大师讲坛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俊杰主持,4位在街区更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展开探讨。
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俊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作品上海图书馆1999年获中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代表作品有上海和平饭店保护扩建、上海四行仓库保护复原、上海历史博物馆保护修缮等。严格的保护红线下,历史风貌街区的更新,如同戴着镣铐跳舞,唐玉恩大师主持、参与了景德镇陶溪川、张园等街区更新,她认为上海有非常丰富的街区类型,并将分享拥有丰厚历史遗存的街区,如何于当下适应性再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唐玉恩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现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是大规模城镇化背景下“小规模”的首提者。主持完成的福州三坊七巷、景德镇陶溪川与陶阳里、济南大明湖、南京老门东等代表性工程,为亚洲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重要典范。在老城、老街区的保护与活化拥有丰富经验的张杰,将分享街区更新的多种类型,尤其是和科技发展相结合的模式。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张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汪孝安,和建筑设计工作室主持人,原上海市政府参事。主持了诸多重大项目的建筑设计工作,代表作品有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文化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等,获得的奖项包括国家优秀设计银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等。汪孝安大师认为街区的活力塑造,从源头讲,取决于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他将就街区如何承载“城市的烟火气”展开分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汪孝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桂学文,是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桂学文大师全过程主持原创多项国家级重大工程,其主持的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以武汉千年古轴复兴计划为核心,被称做城市更新教科书。讲坛现场,他将就“老旧街区”渐进式更新及与周边环境融合共生展开分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桂学文2025澎湃城市更新大会·全球街区对话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各部委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街区的政策和名单: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4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2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市的演进已经由地标时代迈向街区时代——很多人步入一座城市,往往第一站不再是大型地标或景区,而是于诸如宽窄巷子、海口骑楼、济南明府城、张园、国王十字这些街区中体验地道的在地文化和烟火气。
本次大会打造全球街区的展示窗口和对话舞台——“全球街区对话”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建筑师牛斌主持,邀请全球街区更新样本级作品的开发、运营主体,探讨街区的更新策略、流量密钥。济南古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济南城发古城城市更新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强,成都文旅文创投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兼成都宽窄巷子执行董事、总经理王根,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筠仑,海口骑楼老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凌红伟,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中国区主席、亚洲建筑师协会职业实践委员会委员薄宏涛,将展开跨越东西的对话。街区再生没有唯一的公式,但有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聚集。人、文化、产业、商业、事件,理想的街区,是相聚的发生地,也是多重聚集的复合体。
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团授牌仪式(第四批)·城市航向的智库
城市是人类最深刻的集体工程,对更新的认知水平和运维能力,决定了城市演进的方向。
2021年,澎湃新闻以媒体力量同频国家战略,创办城市更新IP。2022年,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团成立,每年广邀建筑、规划、交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行业领袖加入,迄今已邀请到9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1位普利兹克奖得主,1位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及单霁翔、郎朗等,以多元视角为城市更新建言献策。
2024年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团授牌仪式,专家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左三)、常青(右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Otthein Herzog,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苏童,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等
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授牌仪式(第四批)将于2025年澎湃城市更新大会现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崔愷,普利兹克奖(1994年)获得者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孙甘露受邀担任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历经四年发展,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团已拥有10位院士、9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2位普利兹克奖得主,2位茅盾文学奖,众智云集,勠力同“新”。
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包赞巴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孙甘露2025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发布·评估城市更新能力和效果的准绳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分类推进,积累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作为公共事务的发现者、记录者、传播者,澎湃新闻填补城市更新领域权威奖项空白,于2021年率先通过公开征集、专家评审、线上线下公开发布的形式推出“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擢选城市更新典型性案例,不断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传扬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城市更新实践。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4年、2025年印发的两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清单中,杨浦滨江、南京小西湖、首钢老工业区、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等案例均为澎湃城市更新历年榜单入选项目。
五年来,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案例征集收到来自全球顶级大师推荐的全球各地的城市更新作品。推荐、评审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常青,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马国馨、崔愷、王建国、庄惟敏、孟建民、何川、李兴钢,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邓文中,普利兹克奖得主安藤忠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唐玉恩、汪孝安、钱方、韩冬青、张杰、李晓江、沈迪、王卫东、周俭、孙一民、李亚明等。
经澎湃城市更新专家顾问共荐、共审、共举,“2025澎湃城市更新年度榜单”将于大会现场发布。作为评估城市更新能力和效果的准绳,这一广纳博收、精中取粹的榜单,将推动城市更新价值理念和操作模式不断迭代升级。
2024澎湃城市更新大会榜单发布现场(领奖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澎湃街区之夜
街区,城市的聚场,
作为街道、建筑、行为活动随时间协同的有机系统,这一中观尺度的城市空间,潮流翻涌、乡愁荡漾,是人类学家疾呼的“消失的附近”。它是作家笔下“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城市背景、规划学者眼中“天然的经济发动机”,在文商旅体展的融合交织中,促成一场场相聚。
在24小时活力不间断的“全球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历史街区”——上海张园,澎湃街区之夜邀请到复旦大学人文学者、作家、旅行摄影师梁永安,世界设计组织前主席Srini R. Srinivasan,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孙甘露,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茅善玉,将分别从情感(梁永安)、美学(Srini R. Srinivasan)、烟火日常(孙甘露、茅善玉)等维度分享街区的故事与理想街区的生长方向。
复旦大学人文学者 梁永安世界设计组织前主席 Srini R. Srinivasan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 茅善玉工业时代,城市异化为高效但冰冷的机器,梭罗以“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生活的地方”,强调人们虽置身群体却彼此疏离的状态。AI时代,我们面对的是比城镇化上半场更加日新月异的城市,当线上的便利取代了线下的探访、体验与会面,甚至改变了年轻人的婚恋观和生活方式,如同城市毛细血管的街区,应当如何生长,去盛放爱情、盛放美学、盛放日常烟火,盛放人作为群居动物在城市里所期待的一切真实、美好。
“2025澎湃城市更新大会暨国际街区之夜”,诚挚地邀请您关注这一场关于城市航向的深刻探讨,与我们共同走进街区,走向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