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经常给我讲外公家的故事,一个个饱含深意的故事和朴实无华的话语,时不时在我脑中闪过,印象最深的已然深入心间,让我难以忘怀。
妈妈常常给我讲起她爸爸,也就是我的外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生产队当会计的故事。那时候,村民出工是要记工分的,比如成年劳力记10分,未成年的叫半拉子劳力一般记5分或6分,可以说,生产队的账目就是村民们生活的保障,每一笔都关乎着大家的切身利益。外公深知责任重大,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不管是谁都一视同仁,该记多少就记多少,从不优亲厚友。他用那支旧钢笔,认真记录着集体的每一笔账,大到购置农具的支出,小到几分钱的日常开销,都清清楚楚。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哪怕只是一分一毫的集体财产,外公也从没动过占为己有的念头。他常说:“咱不能昧了良心,集体的东西,一分都不能动。”外公的坚守,不仅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尊重,更成了家族中廉洁自律的标杆。
妈妈从长辈们身上汲取智慧,也常把一些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传递给我。她总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靠自己劳动所得的东西最安心。”这句话就像警钟,时刻在我耳边敲响。小时候,我和小伙伴玩耍时,有人为了让我帮他隐瞒过错,拿出糖果贿赂我。就在我犹豫要不要接的时候,妈妈的话突然在脑海中响起。我拒绝了糖果,因为我明白,一旦接受,就可能失去内心的坦然。
这些故事和话语,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外公的认真负责、妈妈的朴实教诲,都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正直、坚守原则,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天,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不但要把这些家风家教的故事继续讲下去,还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这种精神的力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