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近日,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团队在著名胸外科专家、首届国家名医获得者许林教授与“江苏工匠”、科主任李明教授的带领下,成功为一位年届七旬的双原发癌患者实施了一台高难度联合手术。手术历时7小时,采用了“微创+开放”的杂交术式,并核心运用了“大血管上锐性切除”这一尖端技术,最终帮助患者战胜病魔,康复出院。此举不仅展现了该院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深厚的技术底蕴,更体现了其勇闯外科“生命禁区”的担当与实力。
医患合影(左三:许林 左一:李明)
双癌并发、血管受侵,高龄患者命悬一线
来自扬州的刘老先生(化名),于2025年2月确诊为右上肺腺癌。经历4个月靶向治疗效果不佳后,他慕名来到江苏省肿瘤医院求治。全面的检查结果显示除了肺部肿瘤,其前纵隔处还存在另一个独立的恶性肿瘤——胸腺鳞癌,医学上称之为“双原发癌”。
更危急的是,这处纵隔肿瘤侵袭性极强,如同“蟹足”般深深侵入由主动脉、肺动脉、左无名静脉等人体核心大血管构成的“生命禁区”。肿瘤已侵犯了左无名静脉近三分之一管径,并穿透心包,与升主动脉、肺动脉圆锥紧密粘连,手术难度与风险极高。
MDT精准研判,独创杂交术式破局
面对高龄、双原发癌、大血管侵犯这三重严峻挑战,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胸外科、肿瘤内科、影像科、放疗科、病理科、麻醉科等专家共同为刘老先生量身定制了“先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根治”的个体化方案,旨在为手术创造最佳条件。
经过治疗,患者肺部肿瘤显著缩小,但纵隔的胸腺鳞癌仍顽固存在,手术成为根治的唯一希望。“若按传统方案,需两次大开胸手术,患者身体难以承受。”许林教授介绍。为此,团队经周密论证,创造性设计了“分步式杂交手术”方案,先采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切除右上肺叶,以最小创伤解决第一处病灶,再通过胸部正中切口,集中力量攻坚纵隔肿瘤。这一方案不仅避免了传统T形大切口带来的巨大创伤,同时备好大血管修补材料,为“大血管上锐性切除肿瘤”的精准实施筑牢安全防线。
血管“微雕”显真功,锐性切除护通途
整台手术的核心与难点,在于将纵隔肿瘤从脆弱而关键的大血管上完整、精准地剥离。术中发现,肿瘤已侵犯升主动脉及肺动脉的外膜(升主动脉壁厚约1.5毫米左右,肺动脉壁更薄)在承受着高压血流的血管壁上进行操作,犹如刀尖起舞,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大出血。
“这就好比只撕去被污物粘住的皮肤表层,而不能伤及真皮。”李明主任如此形容“大血管上锐性切除”的技术精髓。主刀医生凭借数十年练就的“指尖绝技”手持精细组织剪,将肿瘤连同受侵犯的血管外膜一并剪除,仿佛在搏动的“生命通道”上进行精雕细琢。最终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完美保全了各大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坚守技术高地,诠释精准外科价值
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刘老先生术后恢复顺利,不到两周便康复出院。这台高难度手术的成功,不仅为复杂晚期胸部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生动印证了以“多学科协作(MDT)、精准外科理念和大血管上锐性切除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肿瘤治疗体系的巨大价值。
据了解,复杂纵隔肿瘤与中心型肺癌的外科治疗是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的传统优势领域,多年来成功挽救了大量患者生命,技术实力国内领先。作为首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该科室早已全面实现微创及机器人手术在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疾病中的覆盖与应用,构建了很成熟的精准化、微创化诊疗体系。目前,科室四级手术(最高难度级别)占比超过95%,微创手术比例亦接近95%,在国内胸外科领域享有盛誉,持续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通讯员 郑妍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