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转自:中国政府采购报
【政采数智化转型风正劲】
AI赋能合肥招投标焕新升级
本报讯 记者马金眈报道 安徽省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公管局)日前印发《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大模型开发建设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进一步促进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大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在招标投标领域的创新应用。办法自2025年11月23日起施行。
据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当前存在的招标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投标人围标串标、评标专家不公正、不专业等突出问题,传统技术手段难以根治。为加快AI等新技术在招标投标领域创新应用,合肥市公管局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招标投标”新模式,创建了以算力为前提、数据为基础、模型为核心、应用场景为重点的大模型。
《暂行办法》结合合肥市大模型开发、建设与应用工作实践,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完成全部或部分招标投标活动大模型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管理事项,实行统一管理,探索大模型的服务范围、使用要求、应用方式等,加快促进大模型的开发建设与应用。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暂行办法》印发施行后,有助于促进大模型在招标投标领域的创新应用,从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智能交易服务和监管水平。
记者了解到,大模型提供的服务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招标文件智能生成、招标文件合规质检、AI“类人”评审和投标文件雷达监测。招标文件智能生成是利用大模型解析项目特点、市场行情与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招标文件编制建议的服务,主要面向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等用户。生成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方案要求、技术参数规范、技术评分细则等,内容经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确认后,可作为项目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招标文件合规质检是利用大模型依据法律法规与业务规则,提供招标文件合规性、合理性与科学性审查的服务,主要对依法必招项目招标文件进行检测,检测规则包括但不限于资质条件、业绩门槛、评标办法等。合规质检场景主要向监管部门、交易中心、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等用户提供服务。
AI“类人”评审是利用大模型模拟不同专业特长真人专家的知识结构体系,提供智能评审意见的服务。AI“类人”评审场景向评标委员会提供服务,服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招标文件评审项解析、投标文件溯源解析、AI“类人”评审逻辑论述、AI“类人”评审建议等。AI“类人”评审结论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大模型算法形成的科学评审意见,评标委员会成员评审时应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评标委员会成员应依据招标文件约定的评标标准和办法,结合AI评审结论做出综合评审结论。
投标文件雷达监测是利用大模型验证交易文件的关键要素、多模态图文等数据的相似性,提供异常行为线索的服务。雷达监测场景向评标委员会、监管部门等用户提供服务,主要对异常行为进行检测,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部门可利用雷达监测服务开展日常的抽查、复查等监管工作。
上述负责人表示,大模型使用坚持“招标人自愿选用、专家评审权责不变”原则,各交易主体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合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招标人(代理机构)应提高招标文件编制质量,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约定大模型的应用方式,规范招标文件应用大模型的相关表述,代理机构应做好全过程服务工作。评审专家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约定的内容开展评标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投标人应关注招标文件要求,依法依规参与交易。
据了解,《暂行办法》为合肥公共资源交易大模型规模化应用提供规范指引,对预防打击围串标、培育新质监管能力、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先行示范意义。目前大模型仍处于试点阶段,将根据应用情况持续完善。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