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获悉:“十四五”期间,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支持下,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相关盟市做好项目储备,成功申报6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列入国家支持范围,共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8亿元。
6个示范工程分布在6个盟市:
黄河重点生态区(鄂尔多斯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总投资6.07亿元,项目实施重点保障区域内黄河安澜,削减入黄泥沙量,减少水土流失,旨在筑牢京津冀防风固沙屏障,打造矿区荒漠化防治样板。
北方防沙带-黄河重点生态区(呼和浩特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总投资5.54亿元,项目实施重点解决区域内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和矿山地质安全隐患等问题,助力打造美丽青城、草原都市亮丽风景线。
北方防沙带(巴彦淖尔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总投资5.42亿元,项目实施可筑牢北方防沙带“巴彦淖尔防线”,保障河套灌区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
北方防沙带(乌兰察布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总投资5.52亿元,项目实施重点修复区域内地质环境、地形地貌与景观、土壤植被等。
北方防沙带重点生态攻坚区(包头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总投资5.54亿元,项目实施以“山河一体、系统治理”为理念,着力提升区域内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
北方防沙带-黄河重点生态区(阿拉善左旗)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总投资5.19亿元,项目实施可有效遏制沙漠东侵,稳定增加黄河水源补给,完善贺兰山西麓生态防护体系。
“接下来,我们将会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继续加强资金管理,充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推动6个示范工程高质量完成,切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杨威
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