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晚间,高乐股份(002348.SZ)一则停牌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公司公告称,第一大股东华统集团正筹划转让所持股份或委托表决权,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股票自11月25日起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11月24日,高乐股份股价以涨停报收,收盘价4.81元,涨幅10.07%,全天成交额1.26亿元,换手率2.97%,成交量达26.79万手,市场资金在公告发布前已出现明显异动。
这一股价表现与控制权变更传闻形成呼应,也让市场对后续交易细节更添期待。这意味着,朱俭勇、朱俭军兄弟掌控的华统集团在入主高乐股份三年后,或将彻底放弃这一跨界标的。
时间回到2022年11月,华统集团以"股份转让+表决权委托"的组合方式高调入主高乐股份。
根据当时公告,华统集团以2.9亿元受让香港兴昌持有的1.33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4%),同时获得香港兴昌、杨广城合计7331.16万股(占总股本7.74%)的表决权委托,合计控制21.74%表决权,成功取代杨氏家族成为控股股东,朱俭勇、朱俭军兄弟成为实际控制人。彼时华统集团明确表示,入主目的是推动高乐股份玩具主业稳健经营及产业转型,并很快抛出20亿元固态电池项目的转型蓝图。
这场跨界联姻从一开始就充满挑战。公开信息显示,华统集团核心主业为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是上市公司华统股份(002840.SZ)的大股东,而高乐股份则深耕玩具制造领域,两者行业属性差异巨大。尽管华统集团曾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将持股比例提升至33.85%,进一步巩固控制权,但该计划最终未能实施,其持股比例始终停留在14%。
转型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高乐股份业绩呈现"单季改善但全年承压"的格局,据高乐股份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10.06%;但归母净利润仍亏损1167.24万元,不过较上年同期已减亏65.91%。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27.9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36.40%,主要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提振。
朱俭勇、朱俭军兄弟控股的华统股份业绩也并不亮眼,2025年三季报显示,受生猪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转亏至515.6万元,尽管通过定增改善了负债结构,但养殖主业的盈利波动仍带来不小压力。
从资本逻辑看,华统集团的退出亦有迹可循。其通过表决权委托实现控制权时,直接持股比例仅14%,额外增持需大幅增加资金投入,却难以显著提升控制权稳定性。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高乐股份转型未果且主业疲软,无法为华统集团带来协同效应,反而可能分散其主业经营精力,选择退出符合"性价比优先"的资本逻辑。
目前,市场最关注的是接盘方身份及转让价格。公告仅披露转让股份或委托表决权的筹划事宜,未透露具体交易对手方。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同期,陈柱、王翔宇分别受让高乐股份5.46%、5.54%股份,形成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这为此次控制权变更增加了不确定性。
澎湃新闻记者 戴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