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垄垄繁茂绿意间,挂满色泽鲜亮、形态饱满的螺丝椒,空气中跃动着鲜活的辣意。日前,青秀区刘圩镇晟发现代设施蔬菜种植基地(以下简称种植基地)迎来螺丝椒采摘季,这也是种植基地研发的“慧种植”智慧农业管理平台试运行以来,首批依托科学指导与自动管控种植的农产品获得丰收,标志着青秀区农业生产迈向现代化、数字化发展新阶段。
从靠经验判断到依托数据决策
冬日的暖阳下,种植基地连片的智能大棚仿佛一片白色海洋。走进其中一间大棚,温热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浓郁的辣椒香。农户在椒垄间穿梭,有条不紊地进行采摘、分拣和装箱作业,这些新鲜的螺丝椒即将被运往南宁市各大批发市场和超市。
“这批螺丝椒品相特别好,皮薄肉厚,预计采摘期可以持续到明年5月。”运营管理该种植基地的是广西南宁晟发设施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市场专员方尉名拿起新鲜采摘的螺丝椒,向记者展示其螺形曲线和油亮的光泽,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尽管具体产销数据还在统计中,但他对这批带有“智慧名片”的螺丝椒的市场表现充满信心。
走进无土栽培智能大棚,这里的景象与传统菜园截然不同。排列整齐的蔬菜培育盆下方,是一条条U形的银白色输送管道,它们稳稳托举着翠绿健壮的番茄植株。这些管道与植株上方的牵引细线相连,宛如精密的“生命线”,共同构成一套高效、清洁的无土栽培系统。
农户杨芬手持一支小巧的毛笔,正细致地为番茄花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种植基地工作1年的她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科技种菜的高效与稳定。“以前种地全凭经验和人工,日晒雨淋不说,收成还没有保障。现在工作规律,产量和销路都不用操心。”杨芬深有感触地说。
从依赖技术人员到拥有“贴身专家”
杨芬感受到的新变化,其核心驱动力正是种植基地自主研发的“慧种植”平台。今年6月,该平台投入试运行,种植基地也正式开启“AI种菜”模式。平台涵盖智能种植预警、全周期溯源、智能问答与可视化决策等核心功能,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路数字化管理。
“现在我们只需两个人就能完成对基地的日常巡园,管理效率是传统模式的数倍。”广西南宁晟发设施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珺轻点手机上的“慧种植”App,大棚内各类蔬菜的实时生长数据和环境参数一目了然。王珺介绍,管理员可以根据平台收集到的数据,远程调控棚内的光照、温度、湿度、营养液浓度等关键参数,确保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在众多功能中,AI助手模块堪称农户的“贴身专家”。“它不仅能够即时解答种植技术、农业政策、市场行情等问题,还能处理复杂的田间诊断需求。”广西南宁晟发设施农业有限公司智慧化专员徐雄锋一边操作AI助手模块,一边举例说明,当农户发现异常时,只需拍照上传,AI助手就能快速识别病虫害类型,并同步推荐科学防治方案,让专业农技服务触手可及,农户不再仅依赖向技术人员“问诊”。
从供应本地到销往粤港澳
据介绍,种植基地已获得“出口和供港澳备案基地”资质,目前主要种植辣椒、甜瓜、番茄、黄瓜、大顶苦瓜等品类,除供应南宁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随着这些“智慧”蔬菜不断丰富市民餐桌,“慧种植”平台的推广蓝图也在徐徐展开。
未来,“慧种植”平台将逐步辐射至周边县区,成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数字桥梁”。通过整合区域内分散的种植数据,广西南宁晟发设施农业有限公司将推动青秀区构建“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产业集聚区,助力小农户融入现代化种植体系,让智慧农业的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在展现数字实力的同时,种植基地的硬件配套设施也在同步完善。一座总建筑面积达2400平方米的现代化冷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王珺表示,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的关键环节,将显著增强农产品保鲜能力与错峰上市能力,确保农产品以最佳状态送达消费者手中。
本报记者陈蕾 通讯员陆小同
上一篇:媒体聚焦“吉林冰雪焕新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