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针对高成长性企业,朝阳区甄选后将其中一批纳入“凤鸣计划”,全力帮助其解决经营发展中的困扰与难题。五年来,“凤鸣计划”已培育出22家上市企业、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我们的主要业务是通过自主研发的系统,整合电商购物、本地生活等资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兑换和权益服务。”北京积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金伟介绍,去年,公司刚入选“凤鸣计划”,朝阳区就帮了个大忙。
当时,积分时代公司在南方拓展业务时被告知,须在注册地取得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才能在该省开展对应的权益业务。“开始不知道该找什么部门办,好不容易找到了,但电话沟通了好多次也没搞明白,只能求助我们的企业管家。”刘金伟说,管家李德诚接到诉求后,和公司一起逐条捋政策,终于发现了堵点:商城与门店的对应关联不清晰。
随后,朝阳区找到曾成功办过这一资质的企业,上门取经,最终协助积分时代公司取得了资质。去年11月办下资质后,积分时代公司成功拓展了南方某电信运营商对应的权益业务,迄今已增收五六百万元。
积分时代公司的经历并非特例。镁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车智能化和联网化零部件供应商,2023年入选“凤鸣计划”后,持续获得产业政策指导、专项资金申报、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去年,我国每十辆搭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新车中即有一辆采用镁佳公司的解决方案。
发掘培育高成长企业
“凤鸣计划”是如何诞生的?这要说回2020年。当时,全球经济压力加大,朝阳区开始思考,如何抓住全球产业链重组转移带来的机遇。
“我们分析发现,构建一套高成长企业的培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朝阳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对区域企业情况开展调查研究之后,朝阳区决定瞄准前沿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集中区域优质资源培育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尤其是具备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梯次发展格局。
这恰恰是很多高成长性中小企业面临的痛点。它们普遍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对成本的敏感度较高。而且,由于前期研发投入巨大,许多企业在拟上市阶段仍处于非盈利状态,很难获得政府层面的支持与关注。
2020年9月,“凤鸣计划”应运而生。朝阳区研究形成了筛选入库评价体系,主要围绕企业经营实力、市场认可程度、科技创新能力、获奖及合规情况等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服务模式,为企业配备专业化、“一对一”的管家,重点从融资服务、应用场景、技术赋能、产业空间、培训问诊、宣传推广和政府相关资源等8个方面提供服务。
五年来,“凤鸣计划”已开展三届,最新一届入库企业共266家,其中近九成是民营企业。朝阳区给这些企业配备了专职管家,区发改委还建立了政务服务联动机制,联合十余个区级部门搭建线上诉求管理平台。
反哺区域经济发展
去年6月,“凤鸣计划”企业——知道创宇的一家子公司业务大增,当月签单达数千万余元,远超税务发票限额,为避免造成业务损失,企业求助管家,管家及时帮忙协调,通过政务服务联动机制联系到区税务局,及时解决了发票提额问题。
融资、发票提额、技术赋能、数据资产增信、对接应用场景、办理高层次人才引进、寻找低成本注册地址……五年来,“凤鸣计划”累计为企业解决各类诉求1750余项。
“凤鸣计划”充分发挥朝阳区国际化、产业、场景、空间等方面优势,为企业开展上市指导和一对一帮扶。五年来,已培育BOSS直聘、精进电动、华大九天、粉笔蓝天、嘀嗒出行、元保等22家企业成功上市,助力600余家次企业获得朝阳区产业资金支持近6亿元。
企业发展壮大后,也在反哺区域经济发展。天创信用公司利用自身大数据征信和智能风控技术,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评估风险,有助于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金融资源汇聚朝阳。目前,该公司研发产品逾千项,数据覆盖6亿人,累计服务客户超2000家,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日调用量突破1800万次。
未来,朝阳区将结合北京数字绿色“双标杆”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发展重点,建立完善“矩阵式”的企业服务体系,让区域优质资源更好赋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