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冬日暖阳下,泰州市海陵区苏陈镇苏北党校旧址前的广场上,不时有村民带着孩子驻足参观。展板上的革命故事与周边整洁的村居、连片的农田相映成趣,红色印记正悄然化作村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今年以来,苏陈镇紧扣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目标,按照“全面规划、整体统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原则,践行“串点成线、以线扩面、以面兴域”思路,推动苏陈社区成为“历史印迹可感、红色精神绵延、榜样力量引领、发展成果共享”的典范,激活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筑牢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砺剑铸魂,让“红色苏陈”有温度、可触摸
围绕“以红色基因传承为根脉、以创新体验赋能为抓手、以融合发展为路径”的思路,该镇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强化红色文化传播。提档升级教育基地,重新设计苏北党校旧址展陈布展,增加展览的参与性,增添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广泛征集历史资料,在新华日报、交汇点等主流媒体发布苏北党校史料征集启事;通过新四军研究会,面向苏北党校学员后人发布征集启事;组织寻访苏北党校学员及学员后人。融合创新文旅服务,依托苏北党校旧址,将旅游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其中,打造“红色直播间”“红色书房”“英模馆”等特色功能服务区,展示苏陈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
兴业富民,让“繁荣苏陈”有产业、能增收
围绕“延伸链条、广拓渠道、便民利民”的思路,统筹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实现强村富民产业全链条升级、集体增收渠道全方位拓展、村民创业就业全覆盖推进。推进数字农业成长计划,充分利用“红海聚力”服务资源,培育一批红色主播、草根主播,发展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乡村新业态。拓宽村级集体增收渠道,开办强村公司,承接苏北党校旧址及周边的物管服务,带动苏陈社区及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围绕苏陈小公鸡、空中草莓园、金引江大米等特色农业项目,拓宽文旅产品和农产品销售路径,提升市场竞争力。建设特色农耕体验农场,依托苏陈社区周边连片农田资源,保留原生态田埂肌理,提供沉浸式农耕体验,开发“红色研学+农耕劳作”路线。
塑颜提质,让“和美苏陈”有颜值、更宜居
围绕“基础完善、河清岸绿、管护长效”的思路,推动红色文化与自然生态、乡村形态深度融合,将传承红色基因转化为村党组织带领村民改善生产生活设施、惠及民生的具体实践。扮靓红色村庄“面子”,以新建道路为轴线,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提升,实施苏北党校旧址广场更新改造,实施电力增容、杆线入地等工程。织密民生幸福“里子”,清淤填埋废弃沟塘、平整土地、铺设涵管,打通老苏陈河、苏陈河水系,新建河西路至苏北党校主干道,配套建设停车场、便民广场、公厕和便民车棚,加装路灯。勾勒诗意田园“画框”,聚焦老苏陈河幸福河湖建设,推进沿河驳岸、草坪绿堤铺设与灯光亮化,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诗意田园。
“让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更是融入生活的幸福密码。”苏陈镇党委书记周玉金说,未来会继续把红色文化和民生实事融在一起,让红色村庄不仅“有看头”,更让村民“有甜头”,让“红色印记”始终照亮老百姓幸福生活的路。吴璇 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