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中国银行营口盖州支行客户经理(中)在盖州光辉码头宣传“木改钢”渔船贷金融服务政策。 林清旭 摄本报记者 张学军
为有效提升渔业装备现代化水平、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及各地市精准聚焦辽宁省亟待解决的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问题,相继出台奖励补助政策推进渔船“木改钢”升级改造。
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主动对接省市农业农村部门、渔业渔政部门,多次到营口、盘锦、葫芦岛等地对渔船进行实地考察,与广大渔民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度联动核心企业,精准对接渔民需求,持续完善金融服务方案,全力支持渔船“木改钢”升级改造,以金融力量助力渔民保安全稳增收。
辽宁某机械制造企业为葫芦岛地区优质民营企业,多年来,凭借在船体制造领域深厚的专业技术优势积淀,订单规模持续增加,原材料采购、设备更新升级资金需求随之攀升。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全力支持企业打造安全、环保、智能的高标准现代化渔船,为渔业装备提升注入资金动能。截至目前,该企业贷款余额达1.6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围绕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多次深入现场实地调研走访,精准捕捉到其下游船东金融需求,共同研究授信方案,成功为下游船东投放“海洋渔业捕捞贷”350万元。从上游制造企业的产能升级,到下游船东的运营配套,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以“定制化+全链条”服务,既稳固了企业的生产根基,也为渔业从业者铺就了资金保障路。
葫芦岛绥中县船长安大姐去年计划建造一艘马力242千瓦铁壳船以扩大作业范围,但有200万元资金缺口。中国银行“海洋渔业捕捞贷”有效解决了她的资金需求,让她顺利申请到200万元贷款。
中国银行“海洋渔业捕捞贷”精准匹配渔民资金需求,300万元以下的流动资金需求可申请信用贷款,满足购网、日常维修等渔船运营支出;船舶购置、升级改造则可通过渔船抵押,最高贷款额达1000万元,贷款额度覆盖不同规模渔民需求。自2024年6月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在营口市投放首笔200万元“海洋渔业捕捞贷”以来,目前已累计为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五市的75户渔民投放贷款近1亿元。
在锦州滨海新区南凌渔港,渔民刘大哥的两条船成了“致富船”。每日凌晨3时,他便带着船员出海捕捞,忙到中午才返航。“行情好时,一天能收入近3万元。”他算了一笔账,照此势头,半年内就能还清80万元贷款本金。目前,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正着手推动“跨行业合作联盟”,撮合渔民与渔港周边餐厅、企业食堂对接,进一步帮助渔民拓宽销路。
在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望海寨小渔村,过去村民都是驾着木壳船出海捕捞,现在换成钢制船,出海更安全,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好多倍。正常年份,一艘钢制船一年收入可达80万元,渔民平均月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下一步,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将持续加大对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全省加快实现渔业装备现代化,让越来越多的渔民开着坚固耐用的渔船,向更远、更安全、收获更丰盈的海域进发。
上一篇:冬季五人制足球联赛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