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思哲
11月21日,第六批援青团队标识作品正式发布,这一凝结着480名援青干部人才智慧和心血的标识受到大家广泛关注与普遍认可。援青干部人才纷纷表示,标识不仅是第六批援青团队的标志,更蕴含着对援青工作的激情和热爱。
标识分主标识和副标识。主标识为圆形图案设计,正中央红色字体书写的“第六批援青2025—2028”字样清晰醒目,四周昆仑山脉巍峨耸立,三江之源奔涌不息,象征“两弹一星”精神的原子核图案熠熠生辉。副标识采用椭圆形构图,代表第六批援青团队的红色旗帜伫立山巅,河流从山涧奔腾而出,山脚下藏羚羊嬉戏玩耍。两幅作品构思精巧、元素丰富、色彩和谐,生动体现了援青干部人才与青海干部群众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援青干部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贡献援青力量的信心决心。
主标识设计者,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石凯谈到:“作为第五批延期至第六批的援青干部,参与第六批援青团队标识设计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将援青工作4年来的感悟体会融入标识设计中,多次修改完善元素搭配和色彩方案,最终形成现在的作品,集中反映了援青干部人才‘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风貌。”副标识设计者,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赵昭也谈到:“入青满100天,通过参与援青团队标识设计,我对援青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对‘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这一身份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相信在标识所代表的援青精神鼓舞下,援青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绩。”
时间回到9月底,为了进一步树立援青形象、凝聚援青力量、传递援青精神,省委组织部援青办发出关于第六批援青团队标识设计征集活动的通知,号召广大援青干部人才充分发挥智慧和力量,共同设计具有第六批援青团队特色的标识图案。
通知一经发出,便得到了援青干部人才的积极响应,大家以团队或个人名义纷纷参与标识设计,短短半个月就征集到了68幅标识作品。投稿作品中,有的将具有青海特色的“两弹一星”精神、三江源、昆仑山、雪豹、青海湖等元素与象征着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的数字“6”等图案有机融合,有的则是将这些元素抽象为简单的线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援青团队标识图案。
为了从众多投稿中挑选出最符合援青团队理念的作品,省委组织部援青办组织相关专家、援青干部人才代表组成评审组,综合考虑设计理念的创新性、元素融合的协调性以及视觉传达的感染力,优中选优筛选出25幅入围作品,再通过线上投票,确定了得票第一的作品为主标识,并征求大家意见从排名靠前的作品中确定了副标识。主标识将用于制作第六批援青团队徽章,副标识用于制作臂章。两枚标识不仅完全自主设计,下一步制作环节也将坚决落实中央“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控制制作数量和经费。
标识评审组成员,青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感慨:“看到这些由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自己设计的作品稿,我被这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深地震撼了,他们不仅利用短短半个月时间设计出了众多优秀的标识作品,还将第六批援青团队的工作理念、工作目标等内容以巧妙的方式融入设计中。从作品中,我感受到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团结奋进、众志成城的精神意志,也体会到他们扎根高原、建设青海的坚定信念。”
“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入青后,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搭建了良好的干事创业平台,提供了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保障,让我们在雪域高原感受到家的温暖。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懂感恩、有情怀、重实干’号召,我们组织了这次标识征集活动,旨在通过设计援青标识,把对青海和援青工作的热爱表达出来,以实际行动回馈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信任。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青海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在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的倾情奉献下,援青工作必将走上新阶段、再创新成效。”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总领队、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强说到。
两枚小小的标识,不仅凝聚着创意与智慧,更承载着480颗赤子之心对青海的深情厚谊,“小标识”所凝聚的“大力量”,必将激励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在今后3年中携手共进、勇往直前,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援青动能。
上一篇:书香润社区
廉韵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