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燕飞
11月24日,港股市场阶段性反弹,恒生指数收盘涨1.97%。此前一周(11月17日至21日),恒生指数跌超5%。多家机构认为,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引发全球流动性担忧,以及市场对人工智能泡沫的争论造成了港股震荡下挫。
与此同时,从资金面看,11月初至12月底,港股市场将迎来显著的解禁压力。Wind数据统计,其间港股解禁规模约占全年总量的32.1%。
值得注意的是,解禁带来的技术性卖压仍需时间消化,但长线资金已在悄然布局,南向资金、回购资金等增量资金正在发力。业内人士预计,年末港股市场将在多空博弈中维持高波动状态。
年末限售股解禁迎小高峰
Wind数据显示,今年全年,港股市场总解禁市值为6136.9亿港元。其中,11月初至12月底,港股市场迎来解禁高峰,总解禁规模达到1971.3亿港元,约占全年总量的32.1%,其对市场流动性的潜在影响引发了投资者广泛关注。
从个股来看,宁德时代于11月20日解禁7745万股,按11月20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高达374亿港元,宁德时代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橡树资本、高毅资产、中国太保等。按发行价估算,这些机构目前已浮盈超170亿港元。此外,恒瑞医药于11月24日解禁9377万股,药师帮将于11月26日解禁3167.86万股,毛戈平将于12月10日解禁1.72亿股。
有港股资管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波解禁潮主要缘于两个方面:一是上半年密集上市的“A+H”新股基石投资者禁售期集中届满;二是去年上市的部分新经济公司控股股东锁定期结束。近年来,一批新经济公司、生物科技企业登陆港交所,其基石投资者、Pre-IPO股东及原始股东所持股份的锁定期通常为6到12个月。随着锁定期在年末集中结束,港股迎来了阶段性的解禁高峰。
从市场影响看,大规模股份解禁对相关个股的股价和市场情绪形成直接压力。“尽管解禁不等同于立即减持,但其带来的预期往往会使投资者采取观望态度,尤其在年末,这种影响可能被放大,早期投资者潜在的抛售预期可能加剧股价波动。”天爱资本投资总监杜先杰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杜先杰认为,近期,港股市场出现调整,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港股市场在累积较大涨幅后,机构投资者在年末获利了结意愿显著增强;其次,外围市场环境波动加剧,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反复,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最后,港股IPO近期发行相对密集,且“A+H”股上市的价差收窄,再叠加近期大型IPO基石投资者股份解禁带来的抛压预期,导致了市场的阶段性回调。
增量资金持续流入
在港股面临情绪面与资金面扰动的同时,增量资金却在悄然加码。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11月以来,以公募、险资、银行等机构为主导的南向资金合计流入港股市场1106亿港元。
近一个月,南向资金净流入资金最大的五个行业是银行、石油石化、非银金融、电子和房地产,分别净买入253亿港元、153亿港元、127亿港元、124亿港元和81亿港元。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港股市场超1.37万亿港元。
港股回购资金也维持在高位。截至11月24日,港股市场年内回购总额为1528亿港元。11月21日晚间,60多家港股公司密集发布公告,于当日入市回购股票。其中,腾讯控股回购6.4亿港元,小米集团-W回购约3亿港元,百胜中国回购5927万港元,快手-W回购4777万港元。
本轮回购力度较大的上市公司主要来自互联网、生物医药、消费、制造、物流等领域。上市公司回购是来自公司内部、最直接的做多力量。在盈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回购能够提升每股收益,从而提升股票内在价值,成为对冲市场卖压、稳定指数的重要因素。
国泰海通证券海外策略研究团队发布研报认为,从中期维度看,港股市场增量资金流入、优质资产汇聚,市场行情有望持续。该团队认为,由AI引领的新一轮向上周期持续深化演绎,与AI应用高度契合的港股稀缺性资产,仍有望脱颖而出。
华泰证券易峘团队研报表示,港股解禁潮将在12月达到阶段性高点,明年1月将回落至500亿港元以下。明年初在资金再配置及春季躁动行情背景下,南向资金有望大幅流入。同时,2026年海外中资股中,非金融企业的盈利增速将上升,港股市场的配置价值日益凸显。
上一篇:动能转换看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