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初冬时节,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乡村文化空间里,举办了一场文学创作分享会。这场分享会的主角,是有着30年货车司机生涯的本土作家——牛二哥。
从山西的山路到新疆的戈壁,从福建的沿海到西藏的高原……30年间,牛二哥驾驶货车跨越28个省(区、市),行驶里程超200万公里。如今,他将万里路化作万卷书,让更多人看到卡车司机视野里的风景。
图源:人民日报 (贾蓝 摄)✦ ✦✦ ✦✦ ✦✦ ✦
旧书摊上的文学梦
“牛二哥”是牛保红的笔名。11月13日,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车轮上的文学路》,介绍自己与文学创作的结缘之路。
文章中提及,牛保红从小爱看连环画,听《三国演义》。人生第一本书,是七八岁时冒着大雪,趿拉着黄胶鞋,走几里山路去供销社买的。后来去县城上学,从图书馆借来《堂吉诃德》,心里便种下了“仗剑走天涯”的种子。
修武县大南坡村在山里,过去煤矿多,很多人靠开车为生。牛保红成家后也跑车,他的文学梦,是在旧书摊上,用一个个3元、5元堆起来的。
独自在戈壁滩上写诗
牛保红的货车上离不开两样东西,书和日记本,卧铺下总放几本书。在新疆,收车后别人聊天喝酒,他就看书,有时独自坐在戈壁滩上伴着夕阳静静地读。后来学会了听书,前后听了将近480本书。
路上灵感来得突然,用纸笔记录有些笨拙,他就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靠边停车,用手机备忘录写。零散的记录,都成了日后写作最珍贵的素材。
环球人物的报道中提到,每天出完车,牛保红会一个人走进戈壁滩,拿出手机,想想、写写,“那时候我写诗歌,可能是环境特别安静,灵感来得特别快。”
亲历公路运输行业的变化
牛保红亲历了公路运输行业的变化。最初,他用一辆汽油东风单车拉煤、拉电石,靠朋友亲戚介绍活儿,后来跑长途时在停车场寻找货运信息部,又到现在拿着手机从平台下单,“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也有许多东西没变——在回忆中“滚雪球”。有时在工区宿舍、有时在货车卧铺,想想一天的经历,牛保红有开心有痛苦有疲惫有愤怒,统统都写了下来。
《货车司机牛二哥》出版
牛保红还在网上发布诗歌、散文,很多司机同行会在评论区讲述各自的处境。
他写“卡友”的故事,写这个连接着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却常被误解的群体。2024年,他的首部非虚构作品集《货车司机牛二哥》出版,包含30年货运生涯,跨越28个省份、行驶超200万公里的见闻。这本“驾驶室日记”得到了众多知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的联袂推荐。
牛保红在自序中写道:“我是一名货车司机,高中文化,除了有一些和多数人雷同的人生经历,没有参悟文学的特殊天赋,没有掌握更多的华美词汇,没有控制长篇巨著的能力,却鬼使神差地爱上了写作。”
最真实的生活细节打动人
近日前去参加大南坡村文学分享会的同行人这样形容牛保红:他,一身素朴的衣裳,头发有些稀疏,脸上是长年奔波留下的沧桑痕迹。可他那笑容,是那样真挚、那样热情,蕴含着力量,像一碗滚烫的家乡酒,下肚后浑身就热乎起来。他伸出手来,那手粗糙、有力,是一双握惯了方向盘的手。
他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讲西北戈壁滩上的孤寂,讲大雪途中救助驻马店女人的欣慰,讲开车时突发灵感记录的瞬间,讲面临万丈深渊对妻子善意的谎言……他讲得平实,甚至有些琐碎,可就是这些最真实的生活细节,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给民宿客人讲故事
现在,牛保红一边在老家经营民宿,一边写过去跑车的经历,还在村里带头成立了“大南坡文学社”。县里很支持,文联和作协的老师们常去交流,鼓励他写出更好的作品。
焦作当地媒体曾报道过牛保红的民宿事业:
虽然已成为民宿主人,但牛保红的日常工作不比跑大车时轻松。他每天6时起床,熬粥、煮鸡蛋、炒菜,为入住的客人准备早餐;9时,驱车到修武县七贤镇购买肉、青菜、饮料等;10时,回到大南坡村,为客人办理退房手续后,开始打扫客房内的卫生,更换被褥、枕套、床单、浴巾等;12时,与妻子一起为客人准备午餐;下午,在厨房蒸健腐肉,同时迎接新一批的客人……
每天的工作虽纷繁复杂,但牛保红不感觉辛苦。“和天南地北的游客在一起,我给他们讲大南坡的故事,他们给我讲外面的生活,真的很开心。”牛保红说。
平平常常的写作人
牛保红在《车轮上的文学路》中写道:普通劳动者参与创作并能出书,证明了文学的包容性——不只“高大上”,也可以“低小微”。像“外卖诗人”王计兵、“田鼠大婶”裴爱民,我们都是平平常常的人。我相信,在这样一种文艺潮流的推动下,未来会有更多基层作家出现。这些“不走寻常路”的作品,会成为文学之树上生机勃勃的新叶。
我想对每一个想提笔的普通人说: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别怕写得少、写得不好,不妨从写日记开始。只要你记录的是真实的生活,表达的是真实的情感,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读者。
本期编辑:刘小燕 杨召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