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大象新闻)
瑞幸公布25年三季度财报,营收大增50%,但外卖费花掉28.9亿,收入爆炸利润承压,都是“外卖大战”惹的祸?
全球门店总数逼近29214家,三季度日均开店32家,瑞幸为何要将“开店狂魔”的人设进行到底?
高调表态重返美国主板资本市场,手握2.9万多家店的瑞幸要在美股上演“钮祜禄•瑞幸”的剧情吗?
大象新闻记者 史蓓蓓
营收向上、利润向下,外卖大战成“双刃剑”
11月17日晚间,瑞幸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延续上季度的亮眼成绩,本季多项数据继续大幅增长。
(图片截自瑞幸Q3财报)
第三季度公司总净收入为152.87亿元,同比增长50.2%。其中,自营门店收入为110.80亿元,同比增长47.7%;联营门店收入为37.99亿元,同比增长62.3%。
三季度的瑞幸,延续了近年来的高速扩张节奏,报告期内,新开门店3008家,日均开店32家,创下今年单季度门店净增新高。截至9月末全球门店总数已达29214家,距离3万门店大关仅一步之遥。三季度月活跃付费用户数达到1.1亿人,同比提升40.7%,截至季度末,累计交易客户数突破4.2亿。
顾客盈门,钱却没怎么赚到。财报数据显示,三季度瑞幸的配送费用达到28.892亿元,较去年同期暴涨211.4%,几乎吞噬了近半数的新增营收空间。
这场外卖成本的激增,源于外卖平台大战。
公司董事长黎辉透露,平台补贴确实拉动了订单增长,但外卖订单的履约成本远高于自提模式,每单的配送费、平台佣金都在不断侵蚀单杯利润,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对于外卖大战的后续进展,CEO郭谨一在业绩会上明确表示,“明年外卖平台的补贴必将转入一个更为精细化的运营策略,预计公司明年的同店增长也会遇到挑战和压力。”
1公里范围内十多家门店,“开店狂魔”瑞幸“自己卷自己”
你公司楼下、家门口、大商场、小街区,最近又开了多少家瑞幸?
坐标郑州热门商圈正弘城,在瑞幸小程序上,1公里范围内有13家门店可供选择,仅正弘城商场内部就有3家。
(图片截自:瑞幸小程序)
对于瑞幸的这种高密度开店策略,不少人提出了“自己卷自己”的担忧。有加盟商就表示,“如果你不主动加密降低利润,那么你的竞争对手迟早也会帮助你被动的降低,这也是最让加盟商难受的地方。”
但无论如何,门店密度总有上限,而且以目前国内咖啡界的内卷程度,门店已经肉眼可见的接近饱和,未来,瑞幸这种“自我加密“模式还会奏效吗?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大象财富特邀评论员江瀚认为,密集开店模式可有效压缩用户等待时间、提升复购率,在需求弹性较高的快消饮品行业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不能盲目扩张,而应该是在数据驱动下的战略性布局。
咖啡进入“2.9元”时代,瑞幸想要揭掉“9块9”标签
除了店铺多,瑞幸身上更加明显的标签是“9块9”。然而如今,打开瑞幸的小程序,9块9的优惠仍在,但能用的饮品却越来越少,“去9块9”的意愿呼之欲出。
消费者对瑞幸涨价这事儿,反应不一。在写字楼工作的张女士表示理解并淡定接受,“再贵不也得喝?不喝咖啡,老板还以为你不熬夜了呢!” 也有旁观者看得透彻,“涨价就少喝,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
事实上,如今国内的咖啡赛道,性价比的底线越来越低,曾几何时,9块9能“杀”得星巴克丢盔卸甲,但2025年,外卖大战将一杯咖啡的外卖价格打到了5元,10月,奶茶品牌古茗宣布开启为期两周的“全场咖啡2.9元”活动,直接将价格砸到了谷底。
(古茗活动海报)行业如此内卷,9块9尚且不够低价,瑞幸为啥还要提价呢?
事实上,虽然咖啡成为大众饮品已近百年历史,但是在国内,大众接受咖啡作为日常饮品也是这几年才逐步实现的,而之所以能快速完成消费习惯的养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9块9”的低价战略功不可没。但是,消费市场一旦成熟之后,消费者就会有更高的品质要求,更何况,瑞幸的目标客户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人群”。
江瀚提醒,未来国内咖啡市场,仅凭价格就能决定竞争格局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唯有构建非价格竞争壁垒,才能在红海市场中实现长期价值增长。”
针对未来发展,产品布局以及价格定位等问题,记者向瑞幸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海外布局,争夺一席之地
在国内市场巩固龙头地位的同时,瑞幸也在推进全球化布局。三季度,瑞幸国际市场净增门店29家,总门店数达到118家。
在美国市场上,瑞幸今年9月初以纽约为起点,两个月内开设了5家门店,正式进军全球咖啡消费的核心市场。
(瑞幸咖啡美国门店)
在瑞幸美国门店菜单中,除了经典美式咖啡和拿铁咖啡之外,还有在国内“打天下”的生椰拿铁和丝绒拿铁等单品,还有本地定制的创意口味产品,比如覆盆子冷酿造和血橙冷酿造。
在国内,瑞幸自诩是一家科技公司,从点单、制作、到经营社群,纯纯的互联网打法。但在美国,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复制国内经验?
在小红书上,有不少晒美国瑞幸打卡的博主,有当地华人,也有不少本地顾客“尝鲜”,相比华人的“家乡滤镜”,美国当地的顾客褒贬不一。有顾客提到“有更多的特调饮品,但少了咖啡的品牌基调”。当地消费者Nathan表示,“我想我有点老派,但我就是希望要么对着大屏幕点,要么当面下单。”还有美国消费者转手就拨打了投诉电话,他们很难理解一家咖啡店把自己称为“科技公司”的行为。
(图片来源:小红书 图片拍摄地点:纽约曼哈顿瑞幸门店)江瀚提醒,在欧美,咖啡市场更为成熟,消费者对咖啡品质、品牌历史和第三空间体验要求更高,瑞幸“快取+低价”模式未必适配。“在美国,其更可能作为细分补充者存在,而非主流颠覆者。”
重返美股主板?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季度财报发布后,瑞幸高管关于重返美国主板资本市场的表态,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大焦点。
在业绩会上,联合创始人、CEO郭谨一回应相关传言时表示,“我们会持续关注美国资本市场,公司目前对于重返主板上市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这一表述既未否认传言,也未给出具体规划,为市场留下了想象空间。
2019年5月,瑞幸曾在纳斯达克敲钟,然而几个月后,2020年初,做空机构浑水发布了一份89页的做空报告,撕开了瑞幸“互联网咖啡神话”的裂缝。随后,瑞幸自曝财务造假,股价暴跌85%,市值蒸发近90亿美元,瑞幸也被强制从纳斯达克退至粉单市场交易(美国非主板的场外交易市场)。
5年后的今天,瑞幸公开表示要进入美国市场,这是要在美股上演“钮祜禄·瑞幸”的剧情吗?
江瀚认为,瑞幸选择此时重启美股上市,核心在于“连续多个季度盈利、门店规模全球领先、现金流稳健,彻底摆脱了财务造假阴影,重塑了资本市场信任。”
但此前财务造假导致强制退市的履历,使其若想重回美股上市需面临更严格审查。目前其回归上市目标明确,但无具体时间表,能否获得国际审计机构无保留意见报告、重建资本市场信心,仍是巨大挑战。
本原创稿件版权归大象新闻所有。转载或合作,请联系:0371-65888889;邮箱daxiangcaif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