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中国能源新闻网讯(记者 白宇)11月22日,“2025年能源转型大会-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专题会”在北京市召开。大会以“产教融新储能未来”为主题,汇聚300余位行业专家代表参与其中,共同探讨储能产业创新升级之路。
数据显示,我国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较2024年底增长约39%,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已跃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固态电池、氢储能等颠覆性前沿技术加速发展,新型储能的多元化格局日益凸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介绍,作为电热转换领域的“杀手锏”材料,3000型蒙烯玻纤产品实现了工业级碳源替代,产品一致性提高了12%,已广泛应用于无人机、风电叶片除冰、锂电烘干等多个关键领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介绍了储能平台石墨烯复合电池生产线、绿电-绿氢-合成氨过程耦合等技术突破,基于碳布电极的500千瓦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模块及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引领低成本长时储能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华北电力大学)常务副主任徐超表示,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目前已经建成电堆全堆测试台、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氢氨燃烧实验室等,下一步,将形成“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试验系统,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
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主办,搭建了产学研用协同合作的高效桥梁。与会嘉宾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合作,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转型目标实现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闫弘旭